在日前举行的第九届世界无人机大会上,新华社重点关注了人工智能驱动的无人机系统,深度聚焦以大疆、万勋科技等为代表的行业标杆企业,特别报道并推荐了其将人工智能与无人机进行融合的创新成果。相关报道通过中英双语版本同步在海内外广泛传播,充分展现了中国企业在具身智能机器人与无人机领域的前沿探索,推动相关技术与产品的的国际化传播与商业落地。
作为通用软体机器人全球领航者,万勋科技向全球展示了柔性具身智能机器人技术的独特优势,以及多种基于Pliabot®柔韧技术的空中柔韧机器人,如柔韧系留清洗无人机系统AP3-P3、空中精准作业平台AP30-N1、空中柔韧喷涂系统AP30-P2/P4等。
万勋AP30-P2/P4空中柔韧喷涂系统
万勋科技市场总监成晖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表示,相比传统无人机作业,万勋科技依托Pliabot®柔韧技术,在业内首创了柔韧机器人+无人机的创新应用模式。通过灵活、轻量、安全的柔韧机器人作业模块的升维赋能,既保留了无人机本身的高效机动性,又增加了精准作业能力与环境智能适应能力,可以完成各类安全、无损的空中接触式作业,目前已广泛应用于高空幕墙清洗、航标维护、风机检测等行业场景。
万勋AP3-P3柔韧系留清洗无人机系统
例如在无人机高空幕墙清洗领域,Pliabot®柔韧关节与触觉AI构成的柔性具身智能架构,具备智能主被动自适应平衡能力,能有效抵抗飞行后座力与气流扰动,柔性消解意外碰撞,进而支持“零距离”强效作业;同时,柔韧关节可多角度精准气动控制,清洗全面,不留死角——进而实现零距离、抗扰动的更高安全性,无死角、不留痕的更高洁净度,独具超高安全性和超强清洗能力。
Pliabot®柔韧技术展示装置:柔韧关节(上)与触觉AI感知(下)
新华社指出,智能化作为本次大会上最受瞩目的行业发展趋势,正在逐步重塑无人机产业。随着人工智能将无人机系统从遥控工具转变为具备自主感知、适应环境,并自主解决问题的具身智能体,中国的无人机行业正在飙升至一个新时代,重新定义了基础设施维护、遗产保护、灾害应对和城市治理等空中作业。